
我的奮鬥
作者:阿道夫·希特勒
更新時間:2017-07-21 07:26:00 [共57章]
最新:第 57 節
《我的奮鬥》是由希特勒口授,由其黨徒魯道夫·赫斯執筆撰寫的,在初稿時被希特勒取名為《四年來同謊言、愚蠢和膽怯的鬥爭》,無論其理論水平,還是邏輯性,都不很高明。但是,它卻影響著二戰前所有的德國年青人,這是因為它是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的著作,是法西斯主義的理論的最集中的體現,是研究希特勒反動思想的必讀之物。同名書籍還有羅永浩編著的勵志書《我的奮鬥》,以及美國本傑明·富蘭克林成長自傳《我的奮鬥》。
1923年11月8日晚,希特勒率領一批衝鋒隊員,在慕尼黑貝克勃勞凱勒酒館扣押了巴伐尼亞州的三名軍政長官,當場宣佈“全國革命已經開始了!”這就是所謂“啤酒店暴動”。然而第二天,在與警察的衝突中,16名納粹分子被擊斃,若干人受傷,其餘逃散。11月11日,希特勒被捕歸案。1924年2月,被判5年徒刑,由於陸軍方面的支援,只服刑8個月。在獄中,由希特勒口授,開始撰寫《我的奮鬥》一書。1924年12月獲釋。1925年12月8日,《我的奮鬥》第一卷正式出版,1926年又出版了第二卷。1928年,希特勒又開始口授《我的奮鬥》續篇,由馬克斯·阿曼打字記錄,後來經過30餘年的周折,1958年在西德出版,書名為《希特勒的第二本書》。 《我的奮鬥》系統地闡述了希特勒的“理想”,“建立第三帝國和征服歐洲”。全書充滿了民族主義狂熱和對馬克思主義、猶太人的仇恨。他認為日耳曼人是上帝選定的“主宰民族”,宣稱“新帝國必須再一次沿著古代條頓武士的道路進軍,用德國的劍為德國的犁取得土地,為德國人民取得每天的麵包”,奪取新的“生存空間”。《我的奮鬥》一書,後來成為德國法西斯內外政策的思想基礎和綱領,是德國法西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思想和行動的綱領,給世界人民帶來一場空前的災難。世界上一切善良的人們無不詛咒它,但是,一些法西斯殘餘勢力和帝國主義的戰爭狂人,仍將其奉為至寶。 1930 年,《我的奮鬥》以兩大冊式出版,版面為15.3 釐米寬,22.8 釐米長,每套售價12 馬克。同年又推出了一個合訂本大眾版,版面如一般聖經大小,為12 釐米寬,18.9 釐米長,每套售價8 馬克。 希特勒上臺後(1933 年1 月30 日希特勒上臺執政),從1933 年2 月到12 月31 日,該書共出售了150 萬冊。到1939 年,發行量達到545 萬冊,1942 年總計發行845 萬冊,1943 年的數字為984 萬冊。(參看:Werner Maser,“Adolf Hitlers Mein Kampf”,Bechtle, Esslingen 1995, 第35頁)截至到1945 年,“我的奮鬥”被譯為16 種語言,原作與譯本共計發行了1000 萬冊,是當時發行量與譯文文字最高的書籍。(同上,第37 頁) 1934 年上海黎明書局推出了該書的第一個中文版,董霖、佩萱合譯。